2011年7月4日

《人間條件》系列心得之給吳念真導演的一封信

有些話,如果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傳達給對方,一定也能收到更直接的回應的。

至少我如此相信。





------------------------------

Dear 吳 sir:

你好,我是六月初曾在你Facebook粉絲頁上,留言問你:寄信到綠光劇團,你是否能收到的網友,陳穎仙。

相隔了一個月,我才終於提起筆寫下這封信,至於寫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五月底到六月初這段時間,連續四週到城市舞台報到,參與了百年盛宴:《人間條件》系列連演,很慶幸自己在今年年初便得知這個消息,於是在票劵開賣初期便能買到四部戲的套票,真的很幸運,也很開心能看你的戲,而在得知你總是會認真地,將每一張觀眾填寫的回饋問卷仔細閱讀的這件事之後,促使了我產生寫這封信給你的念頭。

觀眾意見調查表背後填寫感想的空白處太小,無法完整地寫下我心裡想表達的感受和想法,並且當下時間太匆促,也不能讓我有充裕的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怕寫得不夠、不好,於是決定等到四部戲皆欣賞完畢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然後好好地記錄下自己那段時間裡,獲得的種種感動與想法。

有認真的導演,也應該要有認真的觀眾,這樣的交流和互動,也是讓製作表演的工作者,能夠不斷堅持下去,持續做出更好的表演的動力吧,這對觀眾而言,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我是這麼想的。

你總會在每一場戲結束後,出場介紹台上賣力演出的每一位演員,以及辛苦的幕後工作人員,並且,感謝在場的每一位觀眾,但是,坐在台下看戲的我,其實更想感謝你,感謝台灣這個小小的島嶼上,能有像你這樣不斷堅持自己小小的信念,完成令眾人驚嘆的成就的藝術工作者(已經不只是表演了),因為有你,才讓這塊土地上,各個角落裡的小故事,得以被聽見、記得並傳頌,並得以用一種更直接、貼近人心的方式保留下去。

不單只是表演了,它更是一種藝術、一種傳承,也是一段歷史,有其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這是在看了人間系列之後,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件事。


從《人間條件》開始,第一次看黃韻玲演舞台劇,其實很難事先在腦海裡想像,會是什麼樣子或者效果會如何,然而正式看到演出之後,我幾乎是從頭驚嘆到尾,完全是超乎我想像地精湛,不論是節奏、語調、口氣,在少女與阿嬤的靈魂交錯轉換之間,流暢而毫無破綻,真的非常令人驚訝與驚喜。

而李永豐嘛,我只能說,大概很難有人能夠像他這樣,集「極欠揍」又「討喜」這兩個極端特質於一身吧,雖然吳sir對他又愛又恨,但我想愛的成分還是居多的吧,畢竟他是真的很有舞台魅力的演員。(雖然我極度懷疑你和李永豐在《人間三》起衝突時,當時的你應該是真的很想揍爆他吧,哈哈哈)

如果說《人間一》是笑中帶淚的一部戲,那麼《人間二》應是在歷經一番折騰和心酸後,而有一種感嘆和放下一切的傷感,為此所流下的淚水,是帶著些許遺憾和慰藉的。

遺憾的是Yuki和武雄未能結合,慰藉的是兩人的情感,最後能夠昇華成一輩子珍惜的友誼和道義,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然而這個年代的我們,甚至幾乎失去了對這件事的認知,更別談重視與否了。

所以當兩人在西餐廳裡,談到埋葬在老厝後面那四個人時,說到「道義」時的激動情緒,二十二歲的我,雖無法深刻體會,卻仍深深感動,我想,這兩個字也是Yuki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之間,最好的註腳吧。

「道義」二字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之間,都一直存在著,女兒與父親、小姐與長工、妻子與丈夫、母親與兒子、阿嬤與孫子之間,各個角色的轉換,卻無法改變「道義」和「責任」,不論何時,做甚麼樣的抉擇,都不得不去面對並承擔這兩件事情加諸在身上的重量,看不見,但卻有重要的存在意義。

然而在個人主義越來越被重視,和網路科技如此發達到近乎猖狂的這個世代,真的很難在生活中體會到這個層面的義涵,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已在不知不覺中遺忘了。

而這種重道義、重義氣的性格,和情感的表達方式,在《人間三》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淚水也比起看前兩部戲時,更加得不受控制,每一句話、每一幕景的變換以及每一段音樂,都挾帶著強烈的情感及後勁,每每耳朵才剛接收到訊息不久,心已產生了感應,而眼淚便如同當下哽咽在喉,說不出口的話一般,被強忍著,在眼眶中不停打轉,思緒翻湧如潮。

我甚至記不清楚,自己是從哪一幕開始哭的,因為印象中的自己,在看這場戲時,幾乎無法停止流淚,也許以我的年紀,無法體會台北城的變遷,但每個角色的生命歷程,在舞台上的呈現,是如此寫實且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就連回憶與當下的交錯轉換,都像是在自己腦海中真實的記憶畫面一般,清晰、真切並且疼痛。

也許,越是令人心疼的真實際遇,越是能引起共鳴吧,相信吳sir你在編寫這段,與你自己的生命經驗切身相關的故事時,一定是十分激動又參雜著痛苦的,所以你才會在這場戲的最後謝幕時,語帶哽咽了。

而至於最後一場的《人間四》,這部戲對於知識分子的批判,是那麼銳利卻又以一種純樸的溫暖作偽裝,以致於當它鞭笞在我們的心上時,無聲無息,卻能確實地感受到疼痛,以及一種帶著羞愧的難受。

不過,就像你在謝幕時說的:「懺悔很容易,改變很難。」一樣,我們常常以為自己說過的話,就等於做過了那件事,於是空頭支票不斷地開,卻總是無法兌現,用說的永遠比去做來得簡單輕鬆。

如果,能在獲得感動和心靈淨化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實踐的動力,去做那些我們總是掛在嘴邊的事,相信這個社會一定會更美好的,而我想這也是大多數表演藝術工作者的信念吧。

最後,很感激你拆開了這封信,並讀到了這裡,我其實最想告訴你的一句話,是「謝謝你」,謝謝你在日漸年邁的同時,仍然願意盡一己之力,將更多美好的故事呈現給這塊寶島上的每一個人欣賞,謝謝還有你願意堅持守護那些,大多數台灣人都已忘記的價值,並且用你的方式傳承下去。

吳sir,謝謝你,能夠有機會看你的戲,真的很幸福!Love you!



穎仙 上




------------------------------

這是我剛才寫好的一封信的內文,明天真的會寄出去,希望吳念真導演能收到!

好久沒有寫看戲心得(大概自從大三之後就沒再寫了吧,嗯,你們懂的XD),所以忍不住想打上來分享一下,哈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