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

望春風

今天下午去了千秋街町屋

因為早上去植物園曬了一圈,下午已經暈沉沉了。似有若無的聽著老師說自己的故事,其實也滿有趣的,我喜歡聽耆老說故事,他們的故事,是歷史課本裡永遠也看不到的。加上我喜歡歷史的緣故,真的是很棒啊。雖然都快熱暈了。

這棟屋子是老師的父親經營的雜貨店,同時也是住家,當他們搬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是1928年。大稻埕這一帶,是台北城裡面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曾經在這裡發生。這就要從老師的鄰居說起。

住在老師家對面,曾經有個叫做吳文秀的人,他是台灣第一個加入興中會的人,也是第一個看到巴黎鐵塔的台灣人;在老師家過去幾戶,就是〈望春風〉的作詞人李臨秋;老師還聽母親說,常常看到蔣渭水走過他們家,去街上不遠處,台灣文化協會的講堂演講。最具有爭議性的,就是廖添丁,他也曾經是在大稻埕闖蕩的人。老師說,其實不用管他究竟是不是強盜,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麼台灣人會給予他這樣一個傳奇的色彩,是不是因為在那樣壓抑的社會,人們都期待著這樣一個英雄來解救他們。至於他到底做了什麼,其實歷史記載也說不準,畢竟當時的日本政府是痛恨他的,自然不會給他一個好評價。我們只要知道,有這麼樣的傳奇存在,就夠了。

屋子裡充滿著老屋的味道,走在裡面常常會想到,這裡曾經是怎樣的生活呢?在一百年前,這裡是多麼的繁榮,又或者在我們現在的觀感裡,是這樣傳奇又遙遠的年代。

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今天照的照片XD

→ 老屋新願:千秋街町屋
→ 荷花節:植物園寫生賀荷花

--

〈望春風〉
獨夜無伴守燈下,春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看著少年家,
果然漂緻面肉白,誰人家子弟,
想欲間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
想欲郎君做紅婿,意愛在心內,
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該看覓,
月娘笑阮憨大獃,被風騙不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