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實在是太辭窮了,但是這種辭窮模式,似乎已經開起很久了。相機調錯模式了至少轉一下,就能恢復正常,人調錯了,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扭轉乾坤。如果以相機作比喻,那麼最近大該是「不斷地開啟小花模式」,將所有的喜悅、煩躁放大,日子過得太沒重心,明明該利用空閒時間多讀點書或是從事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但大多數的時光,是在電腦前發愣、跟棉被纏綿,好像也是某種另類的幸福,不過腦袋空空倒是真的。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似乎是真的。
從TBI創立第一集,就開始閱讀,大體而言這是一本綜合時事的雜誌,從它的英文名「The Big Issue」即可知道它探討的主題。我們每一期都買,也許是因為它就像一個網站一般,只要打開,就能瀏覽世界各國發生的大事,也有一些有趣的文化議題,當然,每一期它都會擬定一個專題,並就此多作發揮。有些人覺得這本雜誌假文青,敘述地方式太雜亂,但對我來說卻是剛剛好,補貼了我對世界的一點點認知。
這一期的封面,是聶永真設計的,在Facebook上看到時,就立刻被吸引了。這一期的主題,是【仲夏‧海】。裡頭介紹很多臺灣海岸的美麗景緻,但是沒有小琉球,讓我有些小傷心。接下來我就寫下一些我覺得有趣的事,與你們一同分享。
東北角海岸──蝦冰蟹醬
「蝦冰蟹醬是我們的店名,也是招牌冰,是用蝦做的雪花冰和冰淇淋,裡頭同時撒上奶酒,龍蝦沙拉,花枝,干貝捲,櫻花蝦,飛魚卵等食材,現在正是飛魚的季節。吃之前要拌一下,每一口都會吃到不一樣的味道和不同的料。」
西部海岸──蚵農
「很多人都知道養蚵是用蚵苗來養,但是不知道過程,首先,我們會採苗,將空殼蚵串暴露在潮間帶間,使幼苗自然附著在空殼上,然後等待幼苗附著於蚵殼上,將原本綁在一起的蚵串分開,以平掛的方式綁在蚵棚架上,濾食海中的養分,等蚵苗大一點後,在蚵串中間綁上繩索支撐蚵串,避免蚵串太重而垂地,然後蚵苗長大後就會集結在一起,整個養蚵的過程約需半年時間。」
整個養蚵的過程,其實說穿了,就是利用蚵殼來引誘蚵苗,站在環境保育的立場,不捕捉天然蚵類來食用是很好的;但是一想到是用這種方式,便覺得很像一場騙局,以為找到了殼的蚵苗,終究難逃成為人類果腹的食材。
南方海岸──沙灘小酒館
出乎意料地,在南方海岸,除了我們印象深刻的墾丁大街、艷陽、佳樂水之外,也有可愛的沙灘小酒館。小酒館的主人大部分的時間居住在法國,每到冬天,他便不在臺灣,他和法國朋友覺得投資民宿很好玩,便在北法諾曼第附近開了一間。
本來小酒館這邊也有民宿,但只有一間,頂樓整個是陽台游泳池,冬天他不在家時,便租給遊客,客人就一個人住一棟,順便幫他看家。我覺得真好,大概除了歐洲人之外,很少人會休息一整季,或是宣告「本人一整季不在家」,能有這種享受,不管是出租者或是承租人,都非常幸福。
花東海岸──女妖藝廊
「我在台北出生長大,大學畢業後才離開,研究所是做原住民當代藝術的研究。當時逗小花想要做一個藝廊,就以這邊的原住民、非原住民、漢人移民的女性創作者的幾幅畫和藝術品,就弄起來了。」
我一直認為,臺灣的原住民是珍貴的寶藏,他們擁有最美麗的圖騰及許多特別的傳說故事。之前修鹿老師的課,也因此受到了些薰陶。開設女妖藝廊的老闆,是一個十分美麗且具有風情的女子,她的藝廊是木造的,樸實之中彷彿還洋溢著木頭的香味,就是這樣的一個研究者、一個女人,才會取出「女妖」這樣的名字。
這一期的TBI,還有很多可以分享,但是我累了,於是故事只說到此,哈哈。如果想知道詳情,我可以免費租借此雜誌,謝謝大家。
整體而言,TBI的封面永遠比內容好,內容也不是不紮實,但就是少了一點什麼,也許是風格吧!另外內文的插圖,也是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能夠改進這些,那麼這將是一本很棒的雜誌。
雖然住在東北角海岸,但我家並不接近海港邊,所以對海鮮也不太了解,不過我有一個在基隆海事高職任教的姑丈,他帶我們去吃過超美味海鮮!特別是蜘蛛蟹、大閘蟹!現在想到都會流口水,哈哈,如果你們哪天要來基隆玩,可以找我。
回覆刪除我總覺得日子快到了XDD
回覆刪除一直就想來趟東北角之旅,等工作穩定一點之後,就來規劃吧。 =D
好啊!等你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