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要買套票去看台北電影節所播映的影片,也已經說了三年了。好不容易今年終於一口氣買了套票,也許是因為即將要出社會了,不再有那麼多閒暇的時間可以揮霍,反而能夠花得下手。
但說起來,一部電影不到170元,比早場還便宜,實在非常划算。
套票一套可兌換十場電影,由於搞錯了兌換時間,等到換票的時候才發覺剩下的位置都不夠好。即使如此,因為放映的廳通常不大,所以觀看上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最先觀看的兩部影片《妖怪文豪怪談I&II》,是由四部短片所組合而成。由四位導演分別詮釋四位文豪的作品,將文字幻化成影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視野。
妖怪或者是怪談,感覺上都很像是恐怖片,例如說《七夜怪談》、《鬼水怪談》之類的,但這四部短片給人另一種不相同的感受。
第一部是《片腕》,落合正幸導演改編自川端康成同名作品。
有極度戀臂情結的男子借來女子的手臂過夜,他對手臂呵護備至,輕聲細語、對談互動親膩十足,甚至想將自己的手臂與「她」交換。(出自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片腕》的男主角是位中年男子,他向一位年輕女子借了一夜手臂。影片由男子向年輕女子相借手臂開始,中間不時穿插著男子對年輕女子的觀察與對手臂的喜好。戀物癖是描繪的主題,由男子自述中加深男子對手臂的愛戀。
其中,男子將手臂帶回自己所居住的公寓所經過的街道,導演將街景呈現得像是虛構而不真實,刻意以粗糙的動畫表現。看到有點假假的街道,反而有舊時代的詭異感。音效也搭配得很好,收音機播報出的訊息就是為街道上的氣氛與男子惶恐不安的情緒下註解。
導演將女子的手臂拍得非常唯美,雖然只有手臂卻異常嫵媚,從手腕的角度到手指輕點、輕撫的動作都給人妖冶的柔媚感,手臂彷彿被擬人化,就像是擁有七情六慾一般。
我喜歡這部影片詭譎的氛圍和拍攝手臂的細膩之處,邊看的時候還在猜測手臂要怎麼才能擺出那樣美麗又生動的模樣。
第二部是《葉櫻與魔笛》,由塚本晉也導演改編自太宰治的同名小說。
妹妹只剩百日可活,守護在側的姐姐卻屢遇怪事,戰死士兵、神秘情書、櫻花紛落,紅顏將逝……。(出自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官方的簡介比較短一點,所以稍微補充一下。久病的妹妹在臥褟上無法出門,姊姊總是在一旁守護著妹妹。姊姊的戀人被征召出戰,相許一生的兩人卻被父親阻止。而在臥褟上的妹妹卻收到一封封從外地寄來的信,信上屬名為N.T.,是位歌人。眼看妹妹的生命即將結束,歌人所寄來的信卻要與妹妹斷絕往來…….
這部影片是四部中,唯一讓我嚇到的。整部片以姊姊為中心,從姊姊自外回到妹妹的臥褟邊陪伴著妹妹,一同唱歌開始。姊姊的戀人出征前,向父親提親,卻被拒絕,以致於姊姊心生愧疚與不甘。於是姊姊半夢半醒之間,看見紙門被拉開來,出征的戀人渾身泥濘和傷痕爬了進來。
音效也佔了很大的功勞,戀人爬進來的時候著實很嚇人。
整部片畫面十分鮮明,櫻花散落下來的意象也很好。令人感到有些恐怖的氣氛掌握在音效和光影之間,樹林中的光線和音效形成未知的恐怖感。
但其實是個溫馨的故事,只能說導演真的將影像和音效結合得很好,所以才令人感到可怕。
第三部影片是〈鼻〉,李相日導演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同名作品。
描寫長著醜鼻子的僧人欲挽救溺水小孩,小孩卻因為他的怪鼻驚恐不已,將他推開;死亡小孩復活之後,僧人鎮日受巨鼻外表之苦,人言心魔之惡如影隨行。(出自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這部是我唯一看過原著的作品,然而導演將作品改編為芥川龍之介〈鼻〉之後續。也就是在〈鼻〉的故事之後所發生的事。
李相日導演是我個人蠻喜歡的導演,大致看過他的三部作品。目前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改編自吉田修一的小說《惡人》的同名電影(電影預告)和蒼井優主演的《扶桑花女孩》(電影預告)。當初看到導演名單時,後兩部的導演都讓我非常期待。
畫面的顏色偏向青灰色與白色,營造出慘淡而憂愁的氛圍。主角大鼻僧人由松重豊所飾演,常常看日劇的人一定對他不陌生,即使是說不出名字也會知道。
大鼻僧人試圖拯救一個溺水的小孩,小孩卻在過程中扯下僧人的面罩,而受到驚嚇抗拒僧人的救援,最後僧人將小孩推開,使小孩被河流沖走。
這部片比起前兩部要來得沉重許多,講述的是僧人自己內心無法克服的痛苦與厭惡,對自己與對他人產生的心魔。同時表現了村人們對僧人的反差態度,人們的無知等等。
看到最後有些難過,從大鼻僧人的痛苦,與村人態度的變化可以投射到社會的許多議題。在很久之前即是如此,到現在也沒有多少改變,有些可悲。
這部片與其是說畫面將大鼻僧人的痛苦呈現得很好,倒不如說有其更深的意涵。
第四部影片是《後日》,是枝裕和導演改編自室生犀星的作品。
敘述夫婦痛失愛子,數年後小男孩又突然返家,夫妻倆欣喜至極,視男孩為轉世之靈,既詩意又詭譎。(出自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是枝裕和也是我蠻喜歡的導演,他的畫面頗富詩意,淡淡的描述方式深得我心,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著名的作品為《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橫山家之味》(電影預告)、《空氣人形》(電影預告)等。
整部片畫面如詩般唯美,帶著玄奇的氣氛。為期七天的天倫之樂,讓已逝的男孩與父母相聚,雖然是死去的男孩,卻擁有著可觸碰的真實。生與死在同一個空間裡,卻不令人感到害怕。
其中有幾幕拍攝手法是以水或鏡子等等的倒映,在映後的座談會上,導演針對這個部份說明,是指感覺上像是另一個世界。的確,由倒映的拍攝手法使得電影多添加了幾分詭譎的氣氛,像是生死交融在同一處,甚至,何方才是真正「死後的世界」呢?
導演說,在緣廊由背面或正面所拍攝的影像是最不具生活感的畫面。最後一幕,夫婦兩人打算搬家離去,卻同坐在緣廊,廊外四季變化。
座談會回答問題時,導演說道,他覺得鬼不可怕,想要跟鬼一起生活的人不是更可怕嗎?
比起《鼻》裡的鬼小孩,《後日》的鬼小孩看起來普通多了,卻不禁讓人懷疑,愈像是正常的事物,不愈是令人悚然?
影片結束時,聽見坐在我右手邊的男生對他的朋友說:「我看到主角是加瀨亮的時候超開心。」差點沒站起來跟他握手致意。一開始導演由後方拍攝主角在小地藏前參拜的模樣,轉到正面發現是加瀨亮時,真的超開心。
我個人還蠻喜歡這四部短片。介紹到此,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未來,有機會的話應該會多介紹幾部電影,大概會以日影為主,就連電影節所兌換的票也都是以日影為大宗。
雖然寫文章還未進入狀況,但希望接下來會慢慢上軌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